去年以来,我市应急管理系统从信息化建设、气象灾害应急、防灾基础设施、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入手,实施应急管理综合支撑能力提升“四大工程”,从根本上夯实、筑牢应急管理基础,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支撑能力。

——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。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,完善应急通信基础设施,建设低时延、大带宽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指挥专网、无线通信网、卫星通信网。健全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,提升重要业务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。系统推进“智慧应急”建设,完善监督管理、监测预警、指挥救援、灾情管理、政务管理和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等功能。深度应用应急管理部统一建设的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信息系统。市县按需购置通信保障车辆,确保指挥救援通信传输高效稳定。加强森林草原火场通信和机动通信系统建设,建设集超短波、短波、卫星等多种通信手段为一体的机动通信系统,提升火场区域组网能力,满足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需要。搭建与各级指挥中心语音、数据和图像等信息传输通道,保障信息畅通。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平台,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,实时监测企业动态数据,实现快速响应。建设完善消防实战指挥平台,建立健全实战指挥体系,全面建成应用一体化、跨部门跨区域实战指挥系统。

——气象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。开展干旱、暴雨、高温、低温冷冻、风雹、雪灾和雷电等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调查、重点隐患排查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,编制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;建立气象灾情评估业务平台,实现气象灾害对全市各行各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影响的评估;推进全市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,建立市县两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。建立监测预报、应急救援和保障服务等综合能力为一体的专业队伍,配备事故短临天气预报、实时监测和救援现场服务等专业装备。

——城乡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。实施城市重大建设工程、交通基础设施等隐患治理,建立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防洪排涝智能化管理平台,建设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和安全风险综合管理系统,构建城市安全“智慧大脑”。加强农村公路、隧道隐患整治,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,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平交路口“千灯万带”示范工程。按照国家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消防救援站点,配备人员、车辆、器材、装备。开展企业专职消防队、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标准化创建。推进“智慧消防”建设,实施高层建筑、大型商业综合体、老旧小区、地下工程、油库、加油加气站等重点场所消防系统改造,打通消防车通道、楼内疏散通道等“生命通道”,新建市政道路同步建设市政消防供水设施。县级政府合理规划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场所,利用符合条件的广场、绿地、公园、学校、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,因地制宜设立符合相关标准的应急避难场所,统筹安排必需的交通、通信、供水、供电、排污、环保、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。

——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工程。建设基层社区应急救援示范队伍,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站(所)、社区微型消防站达标创建。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配备常用应急救援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,推广应用应急管理智慧终端。推进基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,开展农村应急广播使用人员培训和信息发布演练。建设完善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,在交通不便或灾害风险等级高的乡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点(库),形成多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。实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示范工程,引导家庭合理储备必要的应急安全防护物资,提升家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。